何为以人为师

2024-05-13 23:07

1. 何为以人为师

一、教学相长
  
 教授他人是最好的学习,学生是来帮助你成就你的
  
 二、你的忙是否真的产生价值
  
 价值有物质和精神,不是只有一种就可以,精神最重要,但是物质回报不可少,不然你是没有办法持续去输出的,因为付出没有形成商业闭环,人的大脑是有惰性的,需要物质回报来消除惰性,激励自己持续付出
  
 三、以人为师,这个人一定是比自己势能高,值得你敬佩的人,同时你要让自己成为值得别人帮助的人,至少要勤奋,善于思考和学习,具备基础的优良品质
  
 事业上的抉择要以谁为师:
  
 1.受这个抉择影响大的人
  
 2.比自己经历丰富阅历多得多的人
  
 3.如你是学生,比你提前工作三年以上的学长或者学姐,或者老师
  
 切记:问同势能的人会越问越苦恼

何为以人为师

2. 以人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人为师。通过向别人学习或请教,往往比我们自己瞎琢磨要学得快。
  
  
 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术业有专攻”的社会,以人为师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之一。每个行业有它这个领域里的优秀者,我们要尝试着去认识这些优秀者,努力去靠近他们,向他们学习,让自己也变得优秀起来。
  
 据张萌_萌姐说的,她每年都要向行业里优秀的人学习,并且运用七个人物法确定她的人生目标,确定要修炼的硬本领。
  
 这都是以人为师。如果身边的人,只要他们身上有一个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应该努力靠近他们,与他们交流沟通,让自己受启发,促进自己的成长。
  
 孔子在那句“三人行”的后面还说了最关键的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那些人身上的优点进行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们身上的缺点,那我们就要改正。
  
 这才是以人为师的真谛:把他人当做镜子,照出更好的我们。

3. 什么者为师

能者为师。
能者为师 néng zhě wéi shī,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者(在成语中的意思):你不会……而他会的人。师:老师。
老闻,你只管讲,能者为师嘛。--池莉《霍乱之乱七》
用法:作宾语;指人谦虚。

扩展资料:
能者为师的典故: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
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者为师

什么者为师

4. 为何为师,何为人师,人师为何?

一.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初次拿到张文质老师这本《教师的使命》的时候,脑子里面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为何为师?何为人师?人师为何?”             
  
    这次21天写作对我来说真的受益匪浅,因为它让我找回了一点点自我,让我觉得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原来我也有过自己的理想与远方,原来生活需要抽个时间放空自己,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
  
    有时候,我只想独处,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一个人的时光,不是冷漠,而是静静思考。等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会慢慢懂得,心外没有别人。世俗中的热闹只是群体的狂欢,只有独处,才是自己的世界。有些人,年龄虽小,独立思考能力很强。而有些人,已经步入中老年,仍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后者经常被人称呼为“巨婴”。不想成为“巨婴”,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这东西必须用见识与文化来充盈头脑。
  
    在写这篇文章前脑子里面乱乱的,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其每个人骨子里都会有点害怕写作,因为这个不同于百度搜一搜就能来的,而是要经过自己的脑子思考淬炼出来的。要用它来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而一篇好的文章必定需要你独处的时候才能写出来,想想在嘈杂的菜市场您会写出优美的诗句吗?优美的文章必定少不了内心的独处,少不了与心灵的融合。
  
    所谓的心随笔动,笔随心动,那都得我们的心灵跟肉体都在路上。写作是需要灵感的,相信一位著名的作家都有他文思枯竭之时。如果没有灵感,写出来的东西也将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文字,他也是打动不了人心。
  
 二.为何为师
  
    那到底我们为何为师呢?相信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相信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可能是觉得教师工作稳定,可能是觉得教师可以兼顾家庭,可能是年少轻狂不知如何选择,可能是父母之命,可能是心中的那份执着,也可能是对孩子们由衷的喜爱……林林总总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寻梦的理由。也希望每一个追梦人都会在追梦的路上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三.何为人师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何为人师呢?那必定先得有一颗高尚无私奉献的心。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得先修心。
  
    人心就是一个容器,如果你装下正能量与快乐幸福,负能量便在你心里没有容纳空间。你的痛苦,你的恐惧,来自未知。生活如水,冷暖自知。如果你总自寻烦恼,就没时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的高度,要靠你的自信来支撑。而一个人的自信,不能是盲目的,要靠一个又一个成功来积累。人与人之间,生活境遇不同,想法不同。成功的人,并不是有三头六臂,只是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他们看到的事物,与你看到的不一样。但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敢于走出第一步靠胆识与自信,那么,走得更高就要靠读书。在人生的路上,你只有亲自踩上去才知曲折与远近。
  
   如果还没有开始,你就认为你不行,那么,你的人生,就此停止了。很多时候,成功的起点就在山穷水尽之时。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实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只是他们在一天天修心的同时不断的强大着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拥有美德,才能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正能量满满,而非成为一个个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的自私自利之人,才能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而一个人一辈子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人品。所以教师的任务任重道远 ,教师的人品绝非儿戏。
  
    我们是孩子们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一代人以后的成长之路。我们只有用我们的专业,用我们的耐心爱心,用我们的高尚品德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的路才能越走越远。
  
    而我们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才能跟得上孩子们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的成长之路。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真正的合作者,引导者。才能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
  
 四.人师为何
  
     作为教师我们天天没日没夜的日夜兼程,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休闲,我们为了别人的孩子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为了工作甚至顾不上正常的一日三餐,我们为了工作忘记了我们有多久没好好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了……我们做的这一切的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神经紧绷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作为教师我们每天赶完这个资料赶那个计划;作为教师我们做完这个活动还要想着下一个活动怎么开展;作为教师我们白天忙完晚上还要处理家长工作;作为教师我们平时忙不完的周末带回家继续忙;作为教师我们掏心掏肺的对待孩子可是难免还是会有家长找茬投诉;作为教师我们上蹿下跳什么角色都要会;作为教师我们既要能怔住“歪魔邪道”又要跟孩子称兄道弟……这一切的一切在外人的眼里可能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不就是一天陪着孩子玩玩,帮忙带带孩子嘛!”其实真的是有那么容易吗?真的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份“孩子王”的职业吗?
  
    我们教师这么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又是为了什么呢?换着其他的工作,试想哪个工作会像教师这样掏心掏肺的巴不得倾其所有的奉献呢?可能这种职业真的少之又少吧?试想哪个员工愿意无偿加班还乐在其中?哪个职业看着孩子进步自己开心的手舞足蹈?哪个职业能为别人的孩子擦屎擦尿而不厌其烦呢?又有哪个职业的能面对一天几十个孩子上蹿下跳从早到晚的吵闹不停状况百出呢?……相信没有几个职业是这样吧!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老师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执着,源自于一群可爱的祖国的小花朵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幸福。更是源自于老师心中的那份责任与爱!
  
 五.结语
  
    洋洋洒洒,乱七八糟的写了一通。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什么,只想表达的是此生无悔入师行,来生还做“孩子王”。
  
     21天的写作训练让我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书到用时方恨少,总是不能用文字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总是会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遗憾。
  
     21天的写作之旅,一天天挤牙膏式的写作,让我深深的知道了自己的短板。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看到大家都是铆足劲来做这个事情,真的为大家的努力深深的感动着。因为毕竟每个人都有短板,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都擅长写作的。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如果正好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你做起来可能就要耗上不是一星半点关系功夫。而且还会带上无尽的焦虑烦恼。
  
     还深深记得21天写作的漫长旅程结束的那个晚上,仿佛闻到了大家字里行间那种愉悦感,那时候大家写出来的东西是与心同在的,是内心喷涌而出的,大家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大家一起分享着这份喜悦。可能有的因为终于不用再坚持每晚痛苦的“挤牙膏”而高兴,可能有的是因为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能坚持21天写作的人了),可能有的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这个写作之旅上的点滴进步,还可能有的会喜极而泣……因为我们这段几十个人一起坚持走过来的路真的不容易。我们有过刚开始时的迷茫,有过挤不出来的折磨,有过挤出来后的喜悦,有过为每天500字熬了最长的夜,有过为了500字辗转反侧的绞尽脑汁……一切一切的一切在写作之旅结束的那天晚上通通得以宣泄。
  
     人生之路终点亦是起点,21天写作之旅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成长之路仍在继续。愿我们不负韶华,坚持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蒋明英
  
                               2021.12.29
  
    

5. 什么样的人可以为师

什么人可以做老师?孔子的回答没有婆婆妈妈,没有引经据典,没有意识形态的论述,只一句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温故而知新”。

“温故”是一种态度,一种过程,一种素质;“温”为温习,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等待;“知新”是一种结果,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接续。“知”这里是新知,新感、新超越。“温故”是对所学的尊重、深化;“知新”是“温故”后的发现、新解。其实这里提出的是为师的两个条件。

问题是为什么“温故而知新”,就可以为师了呢?我们知道老师的职业是比较特殊的,他的特点按照荀子的说法是“传道受业解惑”,如何传道受业解惑呢?传道你首先要知“道”,这个“知”也不是一般表面的知,而应是全知、深知、细知,就如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除此之外,对所知还要做到能“举一反三”,“由三归一”;能化抽象为具体,由具体变抽象;能化繁为简,还要能以简驭繁;只是仅仅“知”了、懂了还是不行,还要对知识进行消化,使所知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真正化为自己的知能;这样还不行,这些只是传授“准确”的功夫,也就是“真知”的功夫;作为老师知识的传授在“准确”之外,还应追求生动、新颖、活泼,让学生知之、乐之、好之,达到这一点,对知识必须有新发现、新见解,这是生动、新颖、活泼的基础。达到这些,必须有“温故”之功,必须在咀嚼、软磨硬泡中达到通透,达到上下天光,达到上穷碧落下黄泉,此处茫茫皆看见。不如此,就会昏昏,就会闷闷,而想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对老师的特殊要求吧

什么样的人可以为师

6. 什么为人师

枉为人师
【拼音】:wǎng wéi rén shī
【释义】:不配当老师,教导学生。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某些教育人员的不负责、思想和行为不道德的恶劣品行,意为这样的老师不配教导学生。“枉”字在现代字典里有:弯曲、受屈和徒然的意思,在“枉为人师”中,“枉”字是“歪曲,白白地”的意味,表示一种不配、一场空的意义。
        里面的“为人师”意思就是“做别人的老师”,“人”代指受教育的人,“师”就是指的老师。这个词是贬义的,通常用来指责某些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们,以此来否定不配做老师的结论。

7. 师说中以什么样的人为师,

根据师说的记载,要以下面所述这样的人为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比我年长,但是闻道比我多。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比我年弱,但是闻道也比我多。
总结来看,就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道就有师,换句话说,你比我厉害,比我懂得多,你就是我的老师,我就以你为师。

师说中以什么样的人为师,

8. 为师者为什么?

代课多了,学生也见得多,更能接受人与人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授课老师,该以怎样的姿态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朋友开玩笑说,我快把整个市区的舞韵瑜伽承包了,话虽然夸张,但我的授课质量和受欢迎程度我还是很自信的。作为一名新晋瑜伽教练,能在传统瑜伽和某一特色瑜伽上被认可,我以为我目前做的就足够了。现在想想,不过是老天偏爱,一直没有给我出难题而已。
  
 上周一节舞韵瑜伽课,到会馆上课的只有两个学生,以我的经验推测,应该能学半支舞,因为我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并调整她们的动作。结果却并非如此。我把容易搞错的部分反复练习,试图产生肌肉记忆后再跟音乐找节拍。我一直这样教,并没有遇到困难,可是这堂课下来,两位学生像是故意捣乱一样,刚刚还会的动作,下一遍再跳就记得乱七八糟了,我教给她们的记忆技巧好像丝毫不起作用,一遍遍下来,做对的时候只是因为凑巧而已。
  
 课上的一瞬间,真的感觉“黔驴技穷”。脑海中浮现出学生时代某些老师对“笨”学生不耐烦的样子。从小到大一直认为,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耐心,只喜欢好学生是没有职业道德感的做法。可就在那一瞬间,我体会到了那种无力感,甚至有一点点恼怒,明明很简单的动作,五六十岁的阿姨我都教会了,怎么年纪轻轻的两个人会错误百出呢?
  
 我耐心的给她们解释、纠正动作,像是哄孩子一样,带着她们一遍一遍跳。原因之一是,作为一名教练,教会她们是我的责任;原因之二是她们的认真和努力,即便她们知道跳舞不是自己的强项,即便她们知道自己的“舞姿”笨拙,但是整节课下来,她们在不停地练习,不断地问问题,我有什么理由放弃一个好老师的职业操守?我不是常说吗,就是因为我们有问题才要解决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我没有资格比学生更快“逃跑”。
  
 下课后,我想起高中时的一件事情:
  
 高考那年我和同桌双双发挥失常,我去同桌家商量要不要回校复读。她的妈妈对我说:萌萌脑子不灵光,不是上学的料,再复习一年也考不上,找个差不多的学校凑合两年算了。
  
 本来我已经记不起这件事,今天出现两个“笨”学生让我想起了同桌。同桌确实不是聪明的学生,却非常努力。为了学好数学,找老师聊天。估计是被她的认真打动了,数学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自习课给她单独辅导,可是,数学老师先“放弃”了。萌萌就更自卑了,再也不敢问老师问题。
  
 作为老师或是家长,在学生或者孩子面前处于强势位置,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判断和认可,聪明的孩子固然招人喜欢,可当我们面对“笨孩子”,我们有权利释放“你不行”的信号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戒之、勉之。